中国科学家离“人造太阳”又近了一步
就在昨天,2025年10月1日,安徽合肥的 BEST 项目杜瓦底座成功落座,标志着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主体工程全面转入加速推进阶段。这个装置高约20米,直径约28米,重量约400吨,相当于100头大象的重量。这么大的体积,这么重的重量,安装精度却要控制在毫米级
就在昨天,2025年10月1日,安徽合肥的 BEST 项目杜瓦底座成功落座,标志着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主体工程全面转入加速推进阶段。这个装置高约20米,直径约28米,重量约400吨,相当于100头大象的重量。这么大的体积,这么重的重量,安装精度却要控制在毫米级
2025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,安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。从机器人乐队的精彩演奏,到无人机在空中的炫酷表演;从深入校园的科普讲座,到贴近生活的科学知识,科学不再是书本上晦涩的定理,而是变成了可触、可感、充满趣味的奇妙体验。市民与科技双向奔赴,科学的种子
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报道,在9月24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,习近平主席发表视频致辞,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,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,强调中国有决心、有信心兑现承诺。
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增强公共机构干部职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,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示范带头作用,9月25日(星期四)上午9:00,国管局节能司将通过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云课堂平台举办2025年第三期公共机构绿色低碳
直播 低碳 李建刚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物理学会 2025-09-24 16:13 2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建刚受邀出席。瑶海区部分机关单位、各属地街镇、教育系统的关负责人、合肥市科普科创工作室的老师及学校师生代表等300余人现场参与。
在 “能源与文明 —— 科学艺术・聚变未来” 展览盛大启幕之际,我们特别邀请中国核聚变领域的领军者、亲历并推动中国磁约束聚变事业从追赶到引领的核心科学家 ——李建刚院士,带来主题讲座 “托起明天的太阳——磁约束聚变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”。
他原本是帮助一个40年前被拐的中年男子杨长林找家人,结果这家人却不认他,只因家中居然还有另外一个“杨长林”!
现在全网都在吹捧可控核聚变概念,但是这个方向真正有望迎来翻倍大涨的,全市场或将只看这5家或“最被看好”的潜力黑马!
其中,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(BEST)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正式启动,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;中核官网新增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若干招标项目,显示中国聚变公司即将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,中核集团新装置呼之欲出;新一代人造太阳“中国环流三号”首次实现“双亿度”的突破性进展。